宝宝常打嗝怎么办
天我宝宝52天了,性格很活泼,喜欢手舞足蹈,躺在床上全身动的不停。但令人头痛的是每次这么开心的玩耍都以连续的打嗝结束。搞得现在看她在床上开心就担心。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新生儿正常现象,到什么时候才会有好转?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古称“哕”,又称“哕逆”。本病,如为偶然发作,大多轻微,可以不治自愈,若持续不断,或反复发作者,常为病情危重的征兆。引起呃逆的原因与情绪的改变、饮食过急、过饱、吸入冷空气等有关。常见于现代医学胃、肠、肝胆,食道、纵隔疾病等引起的隔肌痉挛。中医学认为呃逆多为中上二焦外邪等导致胃气上逆动隔而成。常见症状为呃声频作,连续或间断发生,不能自止,可影响咀嚼食物和说话,同时呼吸与睡眠也会受到妨碍。常伴精神疲倦、烦躁哭闹等症状。按摩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生活调理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大拇指点揉天突、膻中穴各1分钟。(2)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顺时针方向揉摩5分钟。(3)患儿俯卧,家长用大拇指按揉膈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4)用全掌横擦背部,以透热为度。2.随证加减(1)胃寒型:呃声沉缓而长,呃声有力,胃脘部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重,饮食减少,口不渴,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推三关300次。②按揉气海、足三里各1分钟。(2)胃热型: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经、推六腑各300次。②按揉足三里穴2分钟。(3)食滞型:顺声短频有力,厌食,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舌苔厚腻。常用手法加①清补脾经各20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50次。②掐四缝10次,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4)气郁型:呃逆连声,脘腹胀满,情志不畅则发作,情志转舒则缓解,或有恶心,口苦食少,舌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直推膻中100次,分推腹阴阳20次。②按揉内关、足三里穴各1分钟。(5)正气亏虚型:呃声低沉无力,气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摩脐5分钟,点揉气海穴1分钟。②按揉脾俞、胃俞、肾俞穴各1分钟。top按摩方法二(1)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脐顺时针摩动5~10分钟。(2)患儿仰卧,家长用两手拇指由轻到重持续按压攒竹穴5~8分钟。(3)点揉双侧内关穴各1分钟。按摩方法三(1)患儿仰卧,家长用双手中指指腹点按双侧天鼎穴2分钟。(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大拇指点揉膻中、足三里穴各2分钟。top生活调理(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按摩期间,禁食冷饮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2)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凉刺激。(3)按摩治疗本病时,手法较重,但不可猛然用力,要由轻到重,以患儿能忍受为度。
2016-03-19 04:0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正常小儿与成人一样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肌肉,称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与成人不同的是,婴儿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还是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当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引起吸气动作;膈肌松弛时,胸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动作。当婴儿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都会使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的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一声,当有节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这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所以不用担心,随着孩子器官发育慢慢完善就好了,给你几个避免和治疗打嗝的办法:1,将婴儿抱起,用食指的尖端在婴儿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搔痒,搔至孩子发出哭声,呃逆现象就会很快消失,因为耳后面有一个翳风的穴位。专治打嗝。2.当婴儿打嗝时,先将婴儿抱起来,轻轻地拍其背,喂点热水。3.将婴儿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4.不要在婴儿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也是避免宝宝打嗝的措施之一。
2016-03-19 02:1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