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发音练习、词汇积累、语句构建、对话交流、听力理解强化等。 1.发音练习:通过模仿标准发音,纠正错误发音,进行唇舌运动训练,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词汇积累:学习常用词汇,增加词汇量,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语句构建:从简单句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句,练习不同句式的表达,培养正确的语法习惯。 4.对话交流:与他人进行日常对话,锻炼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应对不同话题的反应速度。 5.听力理解强化:多听各种语音材料,如故事、新闻等,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反应能力。 总之,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逐步提高语言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2024-10-20 19: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常燕群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医学康复科
-
1)发音训练 每天坚持安排聋儿进行听音、发音、教话、学话进而写话的训练。 2)开发视觉和触觉 聋儿的听觉器官受到损伤后,他们的视觉以及触觉会相应的较普通儿童发达,。故在临床上对患儿进行训练时要充分利用这点,通过其特有的感觉途径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训练全聋和重度聋儿患儿利用眼睛去看话的方法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补偿性训练。在进行训练时要想方设法将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嘴唇上,当患儿还不知道语言为何物时,一般不会注意到别人嘴唇的活动。此时如果有意识地对患儿讲个不停,使之不断受到语言的刺激,逐渐引起患儿的注意以及注视。在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合理安排重复语言的次数,并将语言、口型、动作与实物联系起来,对患儿进行反复训练。 3)交往训练 要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养成不认生的习惯,训练聋儿应用微笑、动作或者注视和别人打招呼,打下较为良好的交往基础。 4)粗大运动训练 动作发展的规律要由上至下,按照次序先后进行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动作训练。动作的发展与患儿的智力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临床上要重视患儿动作的发展。 5)认知能力训练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训练其先从触摸、抓握、敲打、搂抱玩具逐渐到控取、放下的动作。教会患儿使用双手玩玩具,认识玩具和图片等;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通过如插片、堆积木、涂画、画图、点数等动手游戏使患儿脑中形成长短以及方位等的概念。 6)个人行为以及社会行为 要帮助患儿养成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较小的患儿要教会其自行饮食;训练患儿识别人们笑、淡漠、生气等面部表情;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要教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共同生活,为其提供学习语言的环境。 总之,0~3岁是聋儿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最为关键的阶段,给予聋儿早期语言康复的临床干预能够使患儿听力、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2024-10-21 10:38
-